本病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为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以由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所引起。化学性物质注入软组织也能导致急性蜂窝织炎。大部分是原发的,细菌通过皮肤小的创伤而侵入皮内;也可为继发性,即由其它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而来,或由淋巴道或血行性感染所致。
初起局部呈弥漫性浸润性红肿,境界不清,并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其上可发生水疱,局部疼痛显著,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后组织逐渐溶解软化而出现波动,破溃而成溃疡,经2周左右结疤而愈。亦有不破溃者,炎症浸润自然吸收而消退。有局部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有时可并发坏疽、转移性脓疡及败血症。常发生于四肢,如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瘰疽,局部有明显搏动痛及压痛。炎症进一步向深部组织蔓延可波及到肌腱及骨。
眼眶周围蜂窝织炎是一种严重的蜂窝织炎,多由于局部外伤、虫咬后感染或副鼻窦炎(尤其筛窦炎)扩散所致,表现为眼眶周围组织潮红、肿胀,细菌很易扩散到眼窝内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眼球突出及眼肌麻痹。对此种病人除加强抗生素治疗外,应及时应用放射线或CT检查眼窝与副鼻窦情况。
肛周蜂窝织炎多见于儿童。表现排便疼痛,肛门直肠出血,肛周发红且有压痛。
应加强营养,可给予维生素、止痛、退热等药。
(1)全身疗法给予大量抗生素。
(2)中医治疗早期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可服五味消毒饮。溃破后如正不胜邪、硬肿不消、排脓不畅时,宜扶正托毒,可服托里消毒饮(党参、黄芪、银花、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桔梗、白芷、茯苓、皂刺、甘草)。
(3)局部疗法局部热敷,患肢休息,也可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物理疗法,当局部形成脓肿后,需施行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