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风湿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根据本类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类如下: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幼年型关节炎(1)系统性起病,(2)多关节起病,(3)少关节起病。
(三)红斑狼疮(1)盘状,(2)系统性,(3)药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线状,(2)斑状。
2、系统性硬化症(1)弥漫型硬皮病,(2)CREST综合症,(3)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五)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六)多发性肌炎
1、多发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
4、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七)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
1、结节性多动脉炎
2、变应性肉芽肿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过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与恶性肿瘤相关,(5)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肿性动脉炎(1)Wegener肉芽肿,(2)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痛,(3)Takayasu动脉炎。
5、Kawasaki病
6、白塞病
(八)干燥综合症
1、原发性
2、继发性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
(九)重叠综合症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其他
(十)其他
1、风湿性多肌痛
2、复发性脂膜炎
3、复发性多软骨炎
4、结节红斑
二、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
(二)Reiter综合症
(三)银屑病关节炎
(四)炎性肠病关节炎
三、骨性关节炎
(一)原发性(1)周围性(2)脊柱。
(二)继发性(1)先天性(2)代谢性(3)外伤性(4)其他关节病。
四、感染
(一)直接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引起。
(二)反应性(1)细菌性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新内膜炎、痢疾后,(2)病毒性,(3)疫苗后,(4)其他。
五、代谢和内分泌病
(一)与晶体相关
1、尿酸钠(痛风)
2、焦磷酸钙(假痛风、软骨钙化病)
3、碱性磷酸钙(磷灰石)
(二)其他生化异常
1、淀粉样变原发性、继发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病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成骨不全。
4、内分泌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5、免疫缺陷病低丙球蛋白血症,lgA缺乏症,补体缺乏症。
(三)遗传性疾病
1、先天性多关节弯曲
2、过动综合症
3、进行性骨化肌炎
六、肿瘤性
(一)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
(二)继发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
七、神经血管病
(一)神经性关节病
(二)神经性关节病
(三)压迫性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受压(腕管综合症)
2、神经根受压
3、脊髓狭窄
(五)交感神经反射性萎缩
(六)其他雷诺现象(病)
八、骨与软骨病变
(一)骨质疏松全身性、局限性
(二)骨软化
(三)肥大性骨关节病
(四)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
(五)骨炎
(六)缺血性骨坏死
(七)肋软骨炎
(八)其他
九、非关节性风湿病
(一)关节周围病变滑囊炎、肌腱病、附着端炎、囊肿。
(二)椎间盘病变
(三)原发性下背痛
(四)其他
1、纤维肌痛、纤维织炎
2、精神性风湿病
3、局部性痛
十、其他具关节症状的疾病
(一)周期性风湿病
(二)间歇性关节积液
(三)药物致风湿综合症
(四)其他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中心性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症、外伤等。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病因较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在内科工作中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一、关节表现的特点:
(一)关节疼痛。
(二)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於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二、系统症状的特点:
要抓住关节外其他系统受孙的表现以肋诊断。如颊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疹提示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量龋齿提示干燥综合症。
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者。
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病,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
一、药物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一)非淄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二)慢作用抗风湿药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三)细胞毒药物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二、外科疗法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职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三、其他治疗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
风湿病学的现在和未来风湿病学是内科各专业学科中最年轻的。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在我国仅有10余年的历史。风湿性疾病是风湿病学中最受重视的疾病,均为原发于结缔组织,关节的慢性病,医务工作者应对之有正确的了解,并予合理的治疗。风湿性疾病多和自身免疫相关,随着免疫学的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用于治疗的新的生物制剂已在积极验证,为风湿性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向,从而改善了这些疾病的愈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